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搜索

庄辉院士:HBsAg清除后为什么还发生肝癌?

2021-12-23 14:49


  由华夏肝脏病学联盟、上海市感染病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办,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、上海市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协办,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、上海《肝脏》杂志社承办的“第八届华夏上海肝病论坛、上海国际肝病高峰论坛暨肝衰竭及其并发症诊治进展论坛”于近期成功召开。在会议期间,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进行了题为“HBsAg清除后为什么还发生肝癌?”的主旨报告,《国际肝病》特整理报道,以餮读者。


  会议上,庄辉院士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享,包括“HBsAg清除后发生HCC的风险”、“HBsAg清除后为什么还发生HCC”,以及“HBsAg清除后发生HCC的启示”。

HBsAg清除后发生HCC的风险

  既往多项研究对HBsAg清除后HCC发生率进行了分析研究。其中一项荟萃分析,共纳入28项研究,涉及8904例经宿主免疫(7656例)或抗病毒治疗(1248例)清除HBsAg的慢性乙型肝炎(CHB)患者。中位随访19.6个月至336个月。

  主要结局是HBsAg清除者和HBsAg未清除者的HCC发病率,以及根据肝硬化、性别和年龄分层的三个亚组患者中HCC发生率。

  结果显示,HBsAg清除者的HCC发生率明显低于HBsAg未清除者(1.86% vs. 6.56%,P<0.001)。同时多项荟萃分析显示,HBsAg清除后仍有约2%患者发生HCC(表1)。

表1. 多项荟萃分析对HBsAg清除后HCC发生率的研究结果汇总

(引自会议报告幻灯)

  HCC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肝硬化(有无肝硬化患者的HCC发生率:9.51% vs. 1.66%),性别(男性患者的HCC发生率2.34% vs. 女性 0.64%),HBsAg清除时年龄(≥50岁患者的HCC发生率2.34% vs. <50岁 0.63%)以及清除方式(抗病毒治疗清除者的HCC发生率5.1% vs. 自发清除者1.2%)(P均<0.001)。


HBsAg清除后为什么还发生HCC

  HBV感染导致HCC发生的机制主要包括直接致癌[乙肝X蛋白(HBx)、乙肝表面抗原中蛋白(MHBs)、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(LHBs)和HBV DNA整合],以及间接致癌(宿主与HBV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对HBV免疫介导的细胞溶解,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而间接致HCC)。

  庄辉院士主要就HBV DNA整合在HBV直接致HCC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。

  HBV直接致HCC的机制之一是:HBV DNA序列整合到宿主基因组。韩国天主教大学医学院Jang等对肝癌组织中的HBV DNA整合和非肝癌组织中的HBV DNA整合进行了比较,发现在肝癌组织中,HBV DNA整合主要发生在基因区癌相关基因,而非肝癌组织中主要表现为基因间区整合(图1)。

图1. HBsAg清除后HCC患者肝内HBV DNA整合持续存在
(引自会议报告幻灯)


  所有样本中HBV DNA整合断点分布如图2所示,PreS/S、Polymerase、HBx、PreC/Core整合断点的百分比分别为20.0%、51.1%、13.3%和15.6%。与非肝癌样本相比,在肝癌样本中观察到HBV PreS/S基因序列整合的频率更高,但趋势无统计学意义(25.9% vs. 11.1%;P=0.279)。相比之下,非肝癌组织中PreC/Core基因序列整合比肝癌组织中更频繁(P=0.098)。

图2. HBV基因组的HBV整合断点
(引自会议报告幻灯)


  HBV整合断点在整个人类基因组中均有分布,但在癌组织中5号染色体基因区的整合最多(6/29,20.7%),非癌组织中5号染色体整合较少,且主要发生在基因间区(图3)。HBV整合在肝癌组织和非肝癌组织中的分布存在差异。在肝癌组织中,整合位点在基因区更多(58.8%,基因内整合),包括HBV整合到启动子(11.8%)和内含子(47.1%)。相比之下,非肝癌组织更常表现为基因间区整合(58.3%),所有基因整合中只有内含子整合(图4),未监测到启动子和外显子整合。

  尽管肝癌组织整合断点总数低于非肝癌组织整合断点,但与非肝癌组织样本相比,肝癌组织的基因区整合比例更高(P=0.362),特别是启动子整合,而其在相邻的非肝癌组织中未发现。

  与非癌组织相比,癌组织HBV DNA整合的特点是:基因区整合高;癌相关基因整合高;整合断点多在PreS/S;启动子整合多。

图3. HBV整合位点在人类染色体的分布
(引自会议报告幻灯)



图4. 癌与非癌组织的基因区和基因间区的HBV整合比例
(引自会议报告幻灯)



  图5显示了一个典型的HBV整合案例(HBV整合到TERT启动子)。既往认为HBV DNA整合是随机的,但现在研究发现不是随机的,癌组织中HBV DNA主要整合于癌相关基因,包括CCDC91、GRM7、TRPC1、ST18、LINGO2、C5orf42、EIF4EBP1、TERT等。

图5. 一例代表性HBV整合案例的Sanger测序验证
(引自会议报告幻灯)



HBsAg清除后发生HCC的启示

 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福克斯蔡斯癌症中心Mason等进行了一项研究,比较了免疫耐受期(HBeAg阳性慢性感染)、免疫清除期(HBeAg阳性慢性肝炎)、再活动期(HBeAg阴性慢性肝炎)患者的HBV DNA整合、克隆性肝细胞扩增、HBV抗原表达和HBV特异性免疫应答。结果显示,免疫耐受期患者已有HBV DNA整合、克隆性肝细胞扩增等,提示在免疫耐受期已启动HCC发生机制(图6)。

图6. HBV免疫耐受期已启动HBV DNA整合、肝细胞突变以及克隆肝细胞扩增
(引自会议报告幻灯)


  Wooddell等报告,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的黑猩猩肝细胞中已存在HBV DNA整合,但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的黑猩猩肝细胞中的HBV DNA整合明显增多。(图7)。

图7. ARC-520试验:HBeAg(+)黑猩猩的肝细胞已有HBV DNA整合
(引自会议报告幻灯)



  此外,有研究显示,用HBV感染雏鸭,在感染后第6天即可检测到每100~1000肝细胞中,至少有1个HBV DNA整合。HBV免疫耐受期、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免疫活动期患者中,HBV DNA整合肝细胞染色体均较常见,每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有5×1011个肝细胞,其中约5×106个肝细胞有不同的HBV DNA整合。

  早治疗可减少HBV DNA整合宿主基因组的风险,从而预防或减少HCC的发生。由于HBsAg清除后仍可发生HCC,因此,应对所有慢性HBV感染患者(包括HBsAg清除者)进行HCC监测。

总 结

  综上所述,HBsAg清除后发生HCC风险明显降低,但仍可发生HCC,且清除时有肝硬化、男性、年龄≥50岁者发生HCC的风险较高。因此,在HBsAg清除后仍应进行HCC监测。此外,HBV具有直接(如HBx、MHBs、LHBs和HBV DNA整合)和间接(炎症坏死致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)致癌作用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治疗可减少HBV DNA整合和肝硬化的发生,进而降低HCC的发生。



(来源:《国际肝病》编辑部)

返回顶部